在卫忠看来,ESG应用的待决需求正是区块链技术优势发挥的地方。在历史的新机遇下,4月27日,微众银行发布了新品牌“微众区块链”,并展示了体现“建立信任”的品牌logo。

“认知”和“技术”是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要实现的两次飞跃。虽然跨度很大,但充分发挥了区块链的特色,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将是一次跨越式的变革。

区块链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被列为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之一,这也意味着加快区块链与各行业的融合,比如加快工业数字化进程。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也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出台的首个针对区块链产业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抓住区块链技术在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中融合应用的重大机遇,赋能实体经济。

由于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来自多个领域,企业规模不同,协作方式多样。金融业务的技术创新对处理性能、隐私保护和法律合规性极其敏感。因此,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平等互信的合作关系,提高合作效率,成为金融业创新的重大课题。

区块链尤其是联盟链具有多方参与、多方跟随共识机制、全程追踪和信任转移的特点,是技术领域公认的可以转移信任的机器。它可以使多个分散独立的机构实现平等透明的合作,保证各方的权利、隐私和安全,从而降低机构间的信任成本,提高合作效率。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有很多实际应用。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完善,以及区块链科技与其他金融科技的结合,区块链科技将逐步适应大型金融场景的应用,催生新的金融业态。

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未来,微众银行将继续发挥区块链优势,继续打造ESG可信基础设施,支持公平可持续发展。

沉淀:概念、技术和生态

追求技术变革,似乎是时代赋予梦想家的使命。普惠金融可以帮助一些没有机会参与金融服务的低收入人群或普通人获得更多的金融产品信息和服务,从而扩大参与金融活动的渠道。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微众银行回顾了微众银行的发展历程。早在成立之初,它就以“让金融普惠”为使命,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推出了“微贷”产品,针对城市低收入人群、偏远欠发达地区人群推出小额信贷产品“微贷”。

七年多来,微众银行一直致力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及开源的生态建设。由于金融行业注重多方互惠合作,监管力度大,安全要求高,2015年微众银行在区块链科技的选择上,选择了相对可控的联盟链方案,以满足金融业务的监管要求。在推动区块链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打法。

此外,面对工业数字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微众银行认为开源和社区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和落地的重要形式。于是在2016年发起了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区块链联盟——金链联盟,并在2017年以开源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为牵头。在聚合的联动效应下,截至2021年,基于FISCO BCOS开发了200个标杆项目,促进了国内外开源联盟链生态圈的形成。

七年多来,微众银行在“ABCD”(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四大基础能力上持续投入R&D和创新,搭建从底层平台到技术组件的信任桥梁,提升特殊人群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

权衡:趋势、机遇、使命

在国内,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已经被提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可持续发展、ESG投资、绿色金融等话题引起业界广泛讨论。据统计,以ESG投资为代表的可持续投资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随着气候和环境变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各行各业都在争先恐后地通过科技手段寻找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作为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的共识。

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是衡量企业非财务绩效的主流体系。近年来,ESG在国际舞台上频频活跃,并逐渐成为推动国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中国发展静电陀螺的道路上,仍有许多挑战需要解决。

可信数据和隐私保护。ESG应用具有多角色、数据敏感性强、采集困难、隐私要求高、数据权限保障难等诸多需求或挑战。

信誉和激励机制。ESG应用迫切需要提升权威部门的参与热情和治理功能,激发更多的公众参与、认同和信任。

可信治理。ESG应用需要实现穿透式监管和透明治理,降低合规和审计风险。

在卫忠看来,ESG应用的待决需求正是区块链技术优势发挥的地方。在历史的新机遇下,4月27日,微众银行发布了新品牌“微众区块链”,并展示了体现“建立信任”的品牌logo。未来,我们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助力更可信的ESG实践,全力支持新创、双碳、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目标。

微众银行积极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金融行业应用,已在机构间对账、区块链司法存管、仲裁等方面应用了自有技术。依托自身区块链开源技术的积累,开展了区块链行业合作和政府合作,在智慧城市、公共决策、版权保护等方面得到应用。

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可信流通是数字化的前提,而区块链基于其特点,是打破数据孤岛、保证数据可信流通的手段。区块链技术作为传递信任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可以在多方协作场景中发挥作用。目前,微众银行利用基于区块链的实体识别和可验证数字凭证技术,为粤澳健康码跨境互认项目提供开源技术支持。截至2021年底,已服务数亿人次跨境通关。

微众银行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马表示,以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过去承担了先锋探索者的角色,有效提升了多方协作的效率。现在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通过微众的技术能力推动ESG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构建ESG可信基础设施,促进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将是微众区块链的新使命。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也表示,区块链可以帮助更多可信的ESG实践,其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节能减排、防止数据篡改等方面。现阶段应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通过技术手段提供信任机制,促进ESG的可持续发展。

微区块链新使命下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为了实现微众区块链的新使命,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技术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锐斌表示,基于在区块链领域的时间积累和对未来方向的思考,接下来微众区块链将实施“2+2布局规划”,具体为“2基础”,即开源技术和开源生态,“2促进”,即促进ESG应用和人才培养,主要来自

首先,开源和社区是区块链技术推广的重要形式。微众区块链在实现区块链底层平台和支撑核心组件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面向全球开源,推动国内乃至国际开源联盟链生态圈的形成,打造可信技术基地,打造支撑ESG的核心技术。

其次,在生态方面,以国内开源联盟链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生态活动、生态治理、生态合作,深化开源生态共创,践行ESG理念,集中力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在ESG应用方面,微众认为无论是技术还是生态,最终都会体现在应用的推广上。在推动场景落地的过程中,微众区块链结合自身业务场景,落地了大湾区融合、乡村振兴、碳中和、社会公共服务等多个关系国计民生的业务场景,如粤港澳健康码跨境互认平台等案例,助力ESG可信实践。

第四,在人才培养方面,微众区块链和生态伙伴将共同构建培训体系。未来将培养10万名区块链+ESG的复合型产业人才。